约4420个字。
《赵普》教案(已修改)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学习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并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朗诵感知,自学与导学相结合
3、学习赵普坚定的意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
学习重点:掌握课文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学习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还属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从上学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对基础文言词语的掌握量太少,阅读文言文还比较吃力。因此,这学期仍然把积累文言词汇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让学生在积累词义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地指导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自主能力。又考虑到教学时间的有限,因此,我把这些指导方法等融入到一份导学案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本课文言词句的学习。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重在人物形象的分析,课文中心的把握上。同样归属于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主题之下,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这部分的学习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的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赵普(922-99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当然,“半部论语”这则成语是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半部论语”的主人公——赵普。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发导学案,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完成题目。
四、讨论疑难问题。
1、小组内讨论。2、集体讨论难点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复习实虚词的释义,熟练翻译全文。
2、完成《补充习题》P19-20 一到六;完成《配套练习》P19-20 (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翻译
1、同桌互相翻译全文
2、教师指明学生翻译,并及时点评
3、发挥合理想象复述课文
二、探究课文
1、概括内容。
文中写了几件事?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刻苦读书、举荐人才
2、分析人物
教师指导:
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来正面表现人物;也会通过对他人或其他景物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还会运用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