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李寄》教学资料及习题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麨灌之(24),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1)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2)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3)隰(xí):低湿之地。
(4)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5)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6)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7)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8)啖(dàn淡):吃。
(9)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10)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
(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
(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
(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 yí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
(20)诣: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