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2011年广州一模“多走一步”作文评讲。含试卷分析,约5140字。
2011年广州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水东中学:吴伟文
试题综述:
2011年广州市一模语文科试题考点安排科学得体,内容难易得当,但平均分可能比省2010高考的平均分要低些,难度有所加大。总体上说,该套试题比往年的要好,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一、优点:
1、试题设置合理
试卷内容设置,分值分布,均严格遵守《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做到与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2、突出母语特点,难易度适中
整套试卷基本按照7:2:1的难易比例,70﹪的题相对比较浅,让本学科的平均分略高于其它科。
3、内容设置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基础知识和阅读不偏不难,基本上是熟悉的内容;语言运用具有时代气息。
二、不足:
1、诗歌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判断诗歌情感的悲喜之情,不知从何入手。
2、语言运用题的给分限制得较死,大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紧抓给分点。
本校情况
最高分:119;平均分:92.5;及格人数:913;及格率:65.2%。整体来说比茂名市一模要差些,原因是试卷难度加大。
具体分析
一、 选择题
(一) 各题答对情况(吴伟文):
题号 答案 正答率% 答A人数 答B人数 答C人数 答D人数
A1 B 34.9 268/16.6% 562/34.9% 243/15.1% 531/33%
A2 D 61.9 94/5.8% 172/10.7% 342/21.2% 995/61.9%
A3 A 45.8 737/45.8% 235/14.6% 384/23.8% 247/15.3%
A4 C 72.3 261/16.2% 45/2.8% 1162/72.3% 135/8.4%
A5 A 57.4 923/57.4% 150/9.3% 115/7.1% 408/25.3%
A6 A 63.7 1024/63.7% 107/6.6% 303/18.8% 171/10.6%
A7 C 65.5 86/5.3% 399/24.8% 1054/65.5% 66/4.1%
A8 D 57.2 160/9.9% 245/15.2% 279/17.3% 920/57.2%
(二)选择题分析(吴伟文):
第1小题,考察字音认读,答案:B。满分3分,难度为难。其中,A项容易错误的是“豆豉”,“豉”易误读为chǐ。C项中的“慨叹/楷模”容易误读为不同的读音。D项中的“倒退/倒影”容易误读为不同的读音。
结论:考前仍应加强字音的识记与辨识,特别是常见常用字的记忆与辨识。学生现有的积累远远不够,应及时增印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后期分散记忆。
第2小题,考察成语使用,答案:D。满分3分,难度适中。其中,A项中的“风流人物”有些学生认为只有贬义的用法;B项中的“沧海桑田”对意义不理解;C项中,“脍炙人口”较多学生以为只有吃的东西才能用,对使用范围不掌握;D项中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与希望归向某人。不能用来修饰“策源地”。
结论:考前,加强成语与俗语的记忆、理解,仍然是备考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现有的积累远远不够,应及时增印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后期分散记忆。
第3小题,考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答案:A。满分3分,难度适中,但学生做得不理想。B.“解决……不利条件”搭配不当。应为“解决……困难”。C.结构混乱。“靠的是……”与“……来实现的”,两个句式杂糅。删去“来实现的”,或把“靠的是”改为“通过”。D.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社会”之前加“随着”,或在“西方媒体”之前加“使”。
结论:加强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仍然是第后期复习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重点指导考生对六大类病句的基础性掌握,并学会运用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辨析病句。
第4小题,考察语句衔接,答案:C。满分3分,难度适中,稍易。
第⑤句的“差别”承接上文的“迥异”“各不相同”,总说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看外形和评内质,接下按照从外形到内质的顺序分说:第②④句依次阐释外形和内质的内涵,第③①句依次从外形和内质方面说明好茶的标准。
结论:连贯衔接题。难度偏易。这种题型考查能力是很强的,要完成它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合适绝大部分的考生解答,也属于基础题。但此类题型已“老化”,缺乏创新,按“华附”专家的说法这道题可能换为“得体”,复习备考应引起重视!
第5小题,考察文言文实词含义,答案:A。满分3分,难度适中。
所有选项直接代进去都读得通顺,但A项“淹异域”在选项中理解为“埋没”也是可以的,但放到语境中就错了,学生答题时间比较紧,没有做到“句不离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