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920字。

  自主选择,有效指导
  ——专题选修“京味小说”教学设计与实施
  开设选修课,是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一项重要区别。但是,选修课怎么进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评价如何进行?……对于我们来说,很多还是从未涉足的新领域。本专题的教学实验,就是想在这一点作一些尝试。
  一、课情与学情分析
  “京味小说”是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四)“语言运用•中国特色小说”中的专题(四),共编选了四篇小说:老舍的《过年》、邓友梅的《寻访“画儿韩”》、汪曾祺的《云致秋行状》和陈建功的《辘轳把胡同9号》。老舍的小说对北京口语进行了广泛的吸收和精细的提炼,调动了日常生活语言的强大表现力;邓友梅采用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的手法,塑造了特殊的京都人物;汪曾祺善于挖掘北京人的深层心态,传达北京人的神韵、气质;陈建功则在展现俗世平民生活的同时表现出了北京人生活中的情味。四篇小说中众多鲜活的艺术形象,生动、别具特色的京味儿语言,演绎了生动的京味故事,承载着深厚的北京文化,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学习素材。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在选修这一专题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其中包括四个小说单元,阅读学习的篇目如下:
  必修(一)——《林冲棒打洪教头》《项链》《断魂枪》《许三观卖血记》,“泛读导引”为《小说与人物》。
  必修(三)——《祝福》《守财奴》《聂小倩》《葡萄的精灵》,“泛读导引”为《小说与故事》。
  必修(四)——《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斗鲨》《荷花淀》《竹林的故事》,“泛读导引”为《小说与抒情》。
  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华威先生》《铸剑》《变形记》,“泛读导引”为《小说与表现》。
  从篇目的编选和泛读导引的内容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单元的篇目关照到了小说鉴赏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在完成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之后应该能够对小说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积累一些阅读鉴赏的经验,并且形成一般的阅读思路。
  因为是选修课的“实验”,在选修“京味小说”专题之前,学生只完成了必修(一)至必修(三)的学习,后面还有两个必修模块。学生只是刚刚掌握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对小说的故事安排也仅仅有些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这次试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完全借鉴整部教材中的知识积累。
  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根据这一要求选修课在注重学生共同基础、共同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多地着眼于学生需求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据此,本专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阅读鉴赏京味小说,以了解京味小说的特色为基础,形成自己对京味小说的认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鉴赏评价京味小说。
  突出选修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特点,帮助学生利用必修阶段掌握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开展的本专题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使之成为促进学习深入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整合选修模块的学习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设计意图
  选修课不同于自学,更不是放羊。它依然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因此选修课应该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努力探索,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此同时,选修课要进一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更大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设题研究,为学生自主预习、合作研讨、深入探究搭建平台,帮助学生突破“单篇课文”的限制,开展“专题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