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40个字。

  NO.1
  课题:《长江》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朗诵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2.问题探究法,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教学工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1.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二、正课:
  1.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玫瑰()曙天()吹拂()哺育()
  舢板()驳船()堆栈()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1-2):描写长江美景。
  第二段(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第三段(7-8):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名主旨。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
  学生回答:因为文中写的是新中国诞生不久后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而长江作为母亲河是祖国的象征,长江的黎明就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
  不是。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
  b.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