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6080字。

  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
  答案               
  一(18 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纨素    神速    夙兴夜寐    朔风凛冽
  B、蹑履    枯涩    拾级而上    鼓瑟吹笙
  C、罗衾    浸渍    钦差大臣    钟磬齐鸣
  D、戍边    发怵    数见不鲜    自出机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歆羡    驰聘    春意阑姗    信誓旦旦
  B、踟躇    寥落    灯影憧憧    凭心而论
  C、落寞    梳妆    烟销日出    仓皇北顾
  D、幽雅    黯然    豆蔻年华    芸芸众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       时,就可能        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A、关注   体验    碰撞     诱发       B、关心   经历    碰撞    导致
  C、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D、关心   经历    冲突    诱发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C、来到公司第一天,我好像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过了下班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着。
  D、奥运健儿从雅典凯旋,举国弹冠相庆,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空白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②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③⑤⑧       B、②③⑥⑦      C、①④⑤⑦      D、②④⑥⑧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信,也不料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 当代散文,在“十七年”期间,在个性和艺术表现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
  C、 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情来。
  D、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二、(12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礼与非礼的复合物——俑
  在俑的制作上,有粗与精、酷似人与略具人形之分。这种现象在开始阶段并不仅仅是工匠技艺高低的原因,而是观念不同所致。俑又称为偶人,所谓“偶”,是像人和寓人之意,其原意指与现实中人相对应的人的代替物。俑的原意有特指性,是指用木头做的、五官清楚、安装有机关、经拨弄能踊跳、能做出一些动作的偶人。以后观念发生了变化,偶人变成泥人的专指,而俑反而变成了偶人的原始意义,成为墓葬中一切有生命的替代物的总称。
  俑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落后习俗的产物。春秋时期用人殉葬遭到了一些人反对,仿人的泥、木替代物——俑产生了,但用俑殉葬这种观念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人殉制度的延续。俑的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孔子身上。孔子的“慎终追远”是孝道的出发点,也是为人的根本。但孔子强调的对故去的先人的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奉献,不是要死者像活人一样享受一切,而是作为一种礼,作为一种训化手段,使“民德归厚”,使人人具有仁爱之心。在孔子看来,人死之后,不能当作死人看待,给他们提供一些无用的东西,这样缺乏亲爱之心。但又不能当活人看待,提供一些很实用的东西。这样做又太愚蠢。最好的办法是给死人提供“神明之器”。什么叫神明之器?就是“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