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10字。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 一 ) 这篇课文写了行军路上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许多事情,从表面看,这些事情显得比较零散。在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 —— 行军路线:在太行山路上 ( 东冶头→营庄 ) →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 ( 过许多山岭→蒋家村 ) →通过敌人的封锁区 ( 核桃园→桃水桥→正太路→大山 ) →到达边区巩固地带 ( 小村→司令部→另一村庄 ) 。
  ( 二 ) 本课内容并无难懂之处,教学重点当放在学习选材、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
  ( 三 )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1 . 对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经历,可作简要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 . 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先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 . 对基础好的班级,可先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在预习中作理解性阅读;然后组织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再作总结性重点讲解。对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则应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先作提示性点拨,再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讨论,最后作全面的总结。
  4 . 以第二部分老太婆给水,第三部分四川“小鬼”至延安学生,第五部分“再会,同志”,第七部分“还我河山”为重点,组织课堂朗读,体味作者以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的炽热感情和深刻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
  【 指点迷津 】
  《娘子关前》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重点就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写作手法上的特色,那么,如何透过这篇文章平实无奇的外表,洞察到文章内在的层次关系,从而领略其结构的美呢 ?
  解决方法:可通过变换文章的小标题。来深入领会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这篇文章采用一般记叙文的行式,按行军路线,用时间或地点,或行军的过程来分段标题。切分的标准自然是地点的转换,但每一部分又相对地集中说明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文中隐含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性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个标题能不能根据描写的内容的侧重点,来标出实质问题呢 ? 变换标题,就可能对文章有进一层的了解,也能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七个标题可作如下更换:
  1 . 山路上 —— 荒凉的山区
  2 . 初次踏上河北的土地 —— 群众的情意
  3 . 通过敌人的封锁区 —— 战士的无畏
  4 . 核桃园 —— 敌人的暴虐
  5 . “再会,同志 ! ” —— 同志的支援
  6 . 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 —— 艰苦的跋涉
  7 . 还我河山 —— 子弟兵的信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七个部分主要是叙述通过封锁线进入敌后根据地的经过,反映的问题有三个方面:敌人的残暴,群众的支援,战士的顽强,这三个方面在各部分是有交叉的,很难截然分开。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天,周立波同志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了华北前线。1938年6月,撰写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娘子关前》是其中的一篇。
  ( 一 ) 默读课文,通过思考分析,理解下面重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