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170字。

  鞍山一中2011届四模考试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校对人:顾洪军、潘源、王赫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反思“落后就要挨打”
  李泓冰
  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英法联军为了泄英法使团部分成员被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扣押并杀害之愤,焚毁了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而2010年10月,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世博会,即将在上海谢幕,同时遭遇圆明园150周年祭。一个曾经不谙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交往仪轨的国度,非但全面融入世界,并且彬彬有礼地做了西方肇始的工业化展示盛宴的东道主,甚至还被寄予把整个世界拉出金融危机泥淖的厚望。然而,在诸多方面,现在的中国仍然与一个半世纪前的祖先一脉相承,藕断丝连,在国际舞台上仍有徘徊不去的孤独感……
  而圆明园,则成了中国人心头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每逢冷热交攻的坏天气,就会刺痛不已。只要是圆明园,就是永远的新闻。而有一个声音最终成了主流,且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因为出自领袖之口而勿庸置疑。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但放在圆明园事件中,这句话若出自英国额尔金勋爵之口,像不像一句最有力的傲慢的自辩?弱肉强食、败寇胜王,这样的丛林社会法则,在人类社会屡试不爽,工业文明大行其道之后更席卷全球,印第安人、澳洲土著民族的近乎灭绝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屡屡挨打的命运,都是这一丛林法则的现实版。甚至,不仅仅在国际社会,就是在急于向现代化狂奔的中国国内,农村、农民工以及大量无钱无权的弱势群体被歧视被伤害,也在变得顺理成章——或者,这也是“落后就要挨打”准则的滥觞?然而,在后工业时代,当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时候,“落后就要挨打”已经成了一个不和谐的过时音符——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和保护弱者,尊重多元文化、尊重不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甚至,过去被视为“落后”的生活方式,现在被冠以低碳、环保的帽子得到推崇。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重新审视“落后挨打”逻辑的时候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缺乏沟通,便生敌意”——火烧园明园的悲剧,直接起因于缺乏沟通,不谙规则。即使过了一个半世纪,误解带来的莫名敌意依然存在。中国惊人的古老且庞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迅速壮大……这一切确实让一直习惯于掌握话语强势的西方国家相当不习惯。事实上,有意或无意的误读或误解,往往会影响相互沟通与共同进步。对中国而言,适时适当适度地展示自己,确实是一种必要。持续长达半年的世博会,给了中国一个极其珍贵的、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机会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正如温家宝总理上个月在联合国所言,“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由此反观150年前发生在圆明园的暴行,并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耻辱和悲哀。在这样的时刻,应该痛定思痛的,不仅仅是中国。
  事实上,这样的反思在西方已经在进行中了。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的惨烈拆迁场面,与当年一位中校对火焚圆明园的描述何其相似:“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走出影院的观众,会仅仅是嘲笑遭毁的潘多拉星球的落后吗?
  如果,在圆明园150周年祭的时候,我们还仅仅从“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出发,我们就不必谴责暴力拆迁、违法占地、雨后春笋般堂皇而奢华的政府大楼……
  对急于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更需要的是规则意识、沟通意识、平等意识,而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能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已经成了一个不和谐的过时音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规则意识、沟通意识、平等意识成为现代化的中国更为需要的集体意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后工业时代已经落伍。
  B.印第安人、澳洲土著民族的近乎灭绝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屡屡挨打的命运,都是弱肉强食这一丛林法则的现实体现,而且在人类社会屡试不爽。
  C.反观150年前发生在圆明园的暴行,并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耻辱和悲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
  D.尊重和保护弱者,尊重多元文化、尊重不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甚至,过去被视为“落后”的生活方式,现在被冠以低碳、环保的帽子得到推崇。
  2.下列关于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反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火烧园明园的悲剧,直接起因于清朝统治者缺乏沟通,不谙规则,不谙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交往仪轨,这对今天中国消除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独感有现实意义。
  B. 西方国家对中国有意或无意的误读或误解,往往会影响相互沟通与共同进步。对中国而言,适时适当适度地展示自己,确实是一种必要,这会让中国全面融入世界。
  C.人类在工业文明大行其道之后,对待未开化的民族或无钱无权的弱势群体大肆伤害,在这样的时刻,应该痛定思痛的,不仅仅是中国,还应该有西方国家。
  D.领袖之口说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勿庸置疑,这使得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到今天仍有启迪价值。
  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会给了中国一个极其珍贵的、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机会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也阐述了这一思想。
  B.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的惨烈拆迁场面,与当年一位中校对火焚圆明园的描述非常相似,这正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丛林法则及如何尊重多元文化问题的反思。
  C.中国是古老且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迅速壮大确实让一直习惯于掌握话语强势的西方国家相当不习惯。这与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误解带来的莫名敌意密不可分。
  D.世博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让中国彬彬有礼地做了西方肇始的工业化展示盛宴的东道主,而且为把整个世界拉出金融危机泥淖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卷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列其赃     表:表明
  B.王既受朝寄   寄:托付
  C.长恭总其众   总:统领
  D.家事亲切     亲切:切近
  5.下列各项中,能分别表现高长恭勇武和宽容品性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②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B.①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    ②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C.①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②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D.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②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邙山一役中,高长恭率领五百人马两次深入周军阵地,大胜后,北齐将士作《兰陵王入阵曲》歌颂他。
  B.长恭表面上贪爱财物,实则是为自保。相愿劝其小心行事,否则被朝廷处罚反而会加速祸患到来。
  C.长恭外貌温柔,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但由于骁勇善战、以国事为己任而为后主所忌。
  D.长恭向属下请教安身之术,相愿建议其韬光养晦。长恭采纳了,但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4分)
  ⑵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3分)
  ⑶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约宋仁宗庆历元年张先作此词,其时词人约五十二岁,任嘉禾判官。
  8.“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王国维评其“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赏析“弄”字妙处。(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的?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⑴________,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________,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 (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⑴-⑷题。(25分)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他扫兴的客人先进去。
  “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服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