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11540字。

  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圈养(juàn)    尽快(jǐn)    反间计(jiān)信手拈来(niān)
  B.铁砧(zhān)徇私(xùn)    涨停板(zhǎng)强装笑脸(qiǎng)
  C.花圃(pǔ)影片(piān)   堰塞湖(sè)      图穷匕见(bǐ)
  D.嗥叫(háo)挑剔(tī)奔头儿( bèn)     骠骑将军(qí)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原创)   
  A.由多家媒体共同筹划的《送爱到日本•311赈灾募款晚会》在台北举行,百余位艺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与他们一依带水的日本受灾民众慷慨解囊,募捐祈福。
  B.放眼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中国馆、外国馆、企业馆……一个个展馆绚丽多姿,美伦美奂。它们荟萃了科技、文化、艺术及本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C.浙江卫视开年戏《婆婆来了》延续了以家庭现实题材为特色的风格,但从3月起,多部谍战剧目将紧锣密鼓地登陆中国蓝剧场,将开启“谍战英雄季”播出大幕。
  D.“命运的路口处,一直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作者最后的话,如醍醐灌顶般,流入读者的心田,使人幡然醒悟。又如平地惊雷,把所有感叹命运对自己不公的人从恶梦中叫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原创)
  A.在主题严肃的历史片《荆柯刺秦王》中,陈凯歌大胆地启用了赵本山、潘长江等喜剧演员出演片中角色,收到了理想的喜剧效果,获得观众认可。
  B.当下,不少的官员一心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对百姓的疾苦根本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值的破布。
  C.曾几何时,阿里、福尔曼、佛雷泽、约翰逊、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时,他们的乖乖小女还梳着小辫撒娇。如今,老拳王们已经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
  D.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原创)
  A.虽然春晚在喧嚣中已经尘埃落定,而它制造的话题却在不断升温,失声门、假唱门……源源不断的话题甚至有可能持续一整年。
  B.今年入春以来强度最大的沙尘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漫天尘沙和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味儿让约2.7亿人深受其害,这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忧虑与关注。
  C.国家民政部3月23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旱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旱情最严重的西南五省的民政部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这一目标,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D.一个名叫“开心网”的社区交友网站风靡2009年,给金融危机下焦急的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今天,你偷了吗”一度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见面语。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近日,因日本地震造成的核危机所引发的各种谣言,已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真实、权威信息怎样才能击碎谣言?毫无疑问,谣言止于信息公开。因为一般人对核电站及核辐射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难以凭借自身知识做出理性判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让公众对相关危机有科学的认识,这有利于信息的公开。在这方面,国家环保部从15日起,除表格式的报告外,还以“汇总图”的形式发布全国省会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可谓典型范例。面对抢盐风潮,浙江省副省长立即通过微博告诉大家不用慌,省盐业集团也马上通过报社和电视紧急辟谣,省社科院随即开通了96301科普热线,方便百姓进一步了解核辐射防护等相关知识。他们借助各种渠道,通过形象通俗的形式,对信息公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 -- -- -- --
  2、一年一度的高考百日宣誓的日子总在3月不期而至,很多百日宣誓的标语或口号都很有特色,让人记忆深刻。请从下面的6条标语或口号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条并说明理由。(4分)
  (1)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2)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3)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4)奋斗主宰高考,拼搏成就梦想,成功来自课堂
  (5)十二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
  (6)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
  我最喜欢()理由:
  。
  7、曾以《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作品感动无数读者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因脑溢血于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享年60岁。这位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的作家逝世的消息一经报道,无数的读者在“史铁生”贴吧里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祝福。
  如果让你在贴吧里留下一段文字,你会怎样写呢?要求:用语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不少于6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而来的。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如果把“仁”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仁”就是爱。其次是“德”。“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应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彳”,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
  我们讲究“仁德”,是为了保证全面的“美好和谐”的要求。可以说,“仁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为了保障“仁”、“德”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人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仁”和“德”,走到规范的制度当中呢?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化”。“化”字很了不起,篆书的“化”字,无论怎么看都是两个人,一个倒着,一个正着。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倒不了了,怎么看都是正着。这个“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