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会考复习研究研讨会资料(12份)
│高考备考与作文的导向.doc
│高三一模考试分析.doc
│公开课 沂源二中 刘泽芳 小说阅读ding.doc
│公开课 沂源一中崔芹 诗歌鉴赏.doc
│公开课点评.doc
│关于召开全市高三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的通知--王玉强20110321.doc
│四中蒲业天语文交流.doc
│淄博实验中学 谢宪起 交流.doc
│淄博一中马加枝交流.doc
└─2011各地交流题
2011年3月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毕利群整理2.doc
2011临沂高三一模.doc
青岛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学科答案.doc
一模备考的几点做法
淄博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马加枝
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共有教师16人,负责32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全组老师团结合作,为高三备考竭心尽力,付出了大量心血。一模考试已经结束,我校的语文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文科成绩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后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今天本来是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的,而王老师要求我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因此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精心设计复习思路,扎实落实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内容博杂,没有明晰的知识能力序列,如何确定复习重点,制定清晰的复习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多次召集全组老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们的复习思路。我们编定计划力求做到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结合,正课、辅导、早读、周测,任务明确,教法科学;采取复合式复习方法,做到课本内容、基础知识、作文训练、综合测试四项内容穿插进行,立体推进。
(1)早读:主要复习课本内容。必修教材重点放在古诗文复习上,主要是落实文言词语、翻译和背诵默写,选修教材重点是《唐诗宋词》名篇的背诵默写。全组老师每天早晨6:50前都能到达教室,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早读时间,落实好课本复习内容,效果较好。
(2)课前五分钟:化整为零,把语言知识分解开来,利用教研组编选的《语文快餐》训练语言知识和表达,既避免了集中复习某一块知识的单调,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3)正课时间:以专题突破为主进行复习训练。
(4)作文课:一周一次,片段作文和大作文交叉训练。全组老师分工精心选题,兼顾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形式,一次写作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要求老师全批全改,讲评要及时,反馈要迅速。每次作文编选《文萃》一期,精选学生美文和老师下水作文,使老师讲评有了依托,学生写作有了借鉴,对提高学生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周测:每周一次综合训练。依托2010高考试题和精选的各地试题,进行综合检测,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由于我们计划科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把握准确,落实计划到位,我们的复习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注重实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整合复习内容,精编训练资料。
在复习资料方面,我们没有简单化地使用现成的资料,而是在广泛比较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删除不够典型的内容,精选经典试题,并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力求以一当十,富有成效。我们根据老师们各自的教研特长,先后分工编选了《语文快餐》系列,包括语言知识和运用、名句默写、诗词鉴赏、作文审题和立意等内容;编选专题复习学案6个版块,包括论述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新闻阅读、传记阅读等类型,力求编选内容典型、精练,训练高效;编选《文萃》系列,精选学生美文几百篇;编选周末检测题多套。这些资料的编选,我们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发挥了老师们各自的教研优势,凝聚了全组老师的智慧,为复习高效率做出了贡献。
三、突出复习重点,讲求教学针对性。
1、天天语文快餐,切实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零碎而庞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分散落实。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天天快餐的做法,课前几分钟落实几个语言知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阅读鉴赏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式,提高答题的准确率。针对学生审题粗疏,答题没有思路,答案不准确、不全面、无层次、不简洁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高考例题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方法和思路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阅读鉴赏中出现的问题
沂源一中 崔芹《诗歌鉴赏》
公开课《诗歌鉴赏》,主要侧重思想内容类答题方法指导,先比较了09年与10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探寻了命题规律,完成了教学目标。鉴赏了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并进行了适时的训练。效果突出,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沂源二中 刘泽芳《小说阅读》
这是高三语文复习课。学习目标是了解高考对小说的考查要求和命题类型,探究解题规律,形成答题建模;熟练掌握小说的答题步骤,学会分条扣题作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进而形成规律性认识,继而进行形成性训练。效果突出,方法独到。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类答题方法指导
沂源一中崔芹
一.考纲: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风向:
比较09年与10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探寻命题规律:
(2009年)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3分)(内容1分,手法1分,感情1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孤寂1分, 思家1分,变化原因2分)
(2010年)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1分)以凤凰自喻,(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1分)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1分)
规律探究:
1.选材方面:
2.命题侧重点:
三.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规范思想感情类题型的答题。
四.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是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词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
分析失分原因:
五.方法技巧指导: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准确审清题干要求?
如何准确规范答题?
六.课堂满分卷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依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1: 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时。
注释2: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1)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分)
满分卷整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