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290字。
树德中学高2013届第二期3月语文试题
命题人 彭碧霞 审题人 徐玉秀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1卷( 15分 )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载重风雪载途 奢靡风靡一时 嫉妒岌岌可危
B. .渐染东渐于海 曲折曲尽其妙 琐屑不屑一顾
C. 荫庇封妻荫子 拙劣真知灼见 追溯夙兴夜寐
D. 便言便宜行事 瘦削削足适履 梦魇奄奄一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览胜 既往不究 声嘶力竭 催人奋进
B.嘉宾 声名鹊起 一泄千里 溘然长逝
C.切蹉 天理昭彰 怨天尤人 心悦诚服
D.杂糅 冥思苦想 嗤之以鼻 嘘寒问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音乐人主动要求为旭日阳刚写歌,更有热心的“钢镚儿”给他们发来自己创作的歌曲。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旭日阳刚需要创作更多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B.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即将创造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反恐战争到底该怎样打?中国有句老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固然必要,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认识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这篇散文语言华丽,但由于作者缺少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因而没有什么深度,读者有隔岸观火之感,看的时候很是热闹,过后却一无所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利比亚大撤离,引来国际舆论、祖国同胞、撤离公民等各方的热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这凸显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正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其海外公民和企业。’’
B. 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如何关心“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前途,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民族的振兴与希望。
C.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文风和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相符造成的。
D.微博至少开辟了一个公民表达、参与、互动的新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群体和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间。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史,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B.楚辞,原指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所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家作品汇为一集,故它又成了一部诗集的名称。其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因而也用“骚”来指楚辞。
C.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后来把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叫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代表作有《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和《迢迢牵牛星》等。
D.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其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安风骨”。
第II卷(85分)
二.梳理探究与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6.成语的来源很多,“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逃之夭夭”出自《 》。
成语 出自《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从结构关系看,“得陇望蜀”是 关系。
7.淇则有岸, (《卫风.氓》)
8.《离骚》中表达屈原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 。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诗句是: ,
, , 。
10.《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
11.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诗歌鉴赏 (1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