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汕头市新溪一中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语文期中质量检查卷
在初中二年级这段学习历程中,你与老师同唱献给母亲的歌,一起寻觅春天的踪迹,领略了广阔语文世界中的无限风光。语文,不仅可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习,面对这份试题,你又获得一次学习语文的机会。祝你成功!
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题号 卷面分(4分) 一 二 三 附加题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词语、诗词或名言警句,下面就请你打开知识的大门,完成下面的题目。
1.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1分)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2分)
(4).用正楷字默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4分)
                ,              。
                ,              。
1. 请在下面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2分)  。
2. 仿照下边例句的修辞方法,以“月亮”开头,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话。(4分)
例句: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地,轻轻地,像微分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要求:用上比喻、拟人两种手法,语义连贯。
二.阅读(52分)。浏览、扫读、猜读、精读、背诵,都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进入新课程一年多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领略了阅读的艰辛与乐趣。让大家再通过考试,来一次自主的体验吧。
(一)《五柳先生传》(1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   ②箪瓢屡空(      )
③兹若人只俦乎(     )     ④衔觞赋诗(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亲旧知其如此(       )  ②造饮辄尽(       )
③晏如也(       )     ④不汲汲于富贵(        )
3.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1分)
A.或置酒而招之  B.黔娄之妻有言  C.兹若人之俦乎  D.无怀氏之民欤
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
5. 文中说“颇示己志”“以乐其志”,两次提到“志”,联系你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你认为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2分)
答:                                 。
6. 五柳先生是如何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3分)
答: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