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0字。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住着的写作意
  图。
  2、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4、 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2、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深刻而伟大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
  二、资料汇总、交流,了解相关背景
  1、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他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 年,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