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 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劲敌 靓妆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和面 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祸起萧墙
C.甲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殄灭 舔嘴 腼腆 忝列其中 恬不知耻
2.错别字最少的一组词语是 ( )
A.对峙 坐收鱼利 厉兵秣马 迫不急待
B.门坎 承前起后 为虎作伥 金榜题名
C.融汇贯通 光华璀灿 佶屈聱牙 儒子可教
D.陨石 重蹈复辙 巧夺天工 飞扬拔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①为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而出版的《雨果文集》 了雨果既是小说家,又是诗人和画家的全貌。
②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制,而且需要 人们言行、 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③以艰涩掩饰 ,是现如今学术风气不正的表现之一。
A.显现 规定 调和 浮浅 B.展现 规范 协调 浅陋
C.表现 规划 调理 肤浅 D.体现 规劝 调整 浅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B.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C.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巴塞罗那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D.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我们的改革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只会耽误时机。
5.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句子是 ( )
A.台湾新领导人粉墨登场以来,一面竭力鼓噪“重返联合国”,一面大量订购军火,这难道不是企图分裂祖国又是什么?
B.画家傅抱石的一方闲章“待细把江山图画”,正是他泼墨挥毫,描绘祖国壮丽山川一生的写照。
C.“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罪犯低龄化的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人文教育的淡化造成的。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做为音乐教师的她,轻轻地哼着“摇篮曲”,孩子在她怀中慢慢睡着了。
B.有的人可能终生是个谜,但只要他是英雄,不管谜面如何,谜底决然是个“公”字。
C.他暗自下了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D.“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
二、(12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10题
美国人詹姆斯·特瑞尔从事光与空间的艺术。他的一个作品系列是用光化解空间的进深感。
通常是一个矩形的房间,房间尺寸不妨假设长宽高各为10×5×4米。进入该房间唯一
的门开在一个短边上,无窗。特氏却在房间的中央加设一道隔墙。由于隔墙上开了一个很大
的洞口,即在5×4米的墙上开成4×3米的窗洞,隔墙实际上构成一个周边为半米宽的边框。
观众从房门进入,通过这个边框看到另半个房间。然而那半个房间在特氏精心布置的灯光下
产生了失去第三维的幻象,呈现为一个有某种色彩(灯光的色彩)的似平面,也就是说隔墙
成为了“画框”,上面的洞口转化为了“面画”。据说常有观众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二
维还是三维空间,便靠近隔墙去用手触摸“画面”,不慎失去了平衡而跌入半米 高边框后的
“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