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80字。
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自选文体”,落笔成文。这样的“松绑”政策,当然不是降低了高考对文体的要求,而是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允许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文体行文,从而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自选文体”也要符合“文体规范”,也要符合“文体要求”
例如:
2005年山西卷,当年的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文章的题目是“心理测试”,文中设计了4个问题:阅卷老师你现在在想什么,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阅卷之后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针对上述问题,这位考生又别出心裁分别拟出ABCD四个选项,要求阅卷教师作出回答。
“符合文体要求”,指的是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并用这种文体来写,就必须按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在等级评分标准中已经明确做出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
一:强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记叙文篇
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三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潜力和优势?
提示几点供考生参考。
第一,在弄清“题意”后,围绕“题意”在考场上迅速过一下自己的“人生电影”(以近期为主)。
第二,不要回到古代,不要复述经典。
第三,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萝卜”,那么,你一定得设法放一点“生活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汤”,谁喝了也乏味。
第四,原汁原味地展示高三学生的生活画面、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路 是 月 的 痕
湖北 /一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几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