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80字。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
  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对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课标要求:“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本专题希望学生能通过专题学习掌握抓住生活片段、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梁实秋的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很吸引人。特别是对徐老师外貌、习惯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挖掘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并进一步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最后活学活用,当堂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并进行朗读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重点•难点•疑点]
  学习这篇散文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散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真有其人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置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故事情节往往前后是关联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故事往往是片段型的、松散型的,前后有时并无内在联系;小说往往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散文往往是以展现人物品格为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所刻画的人物就具备以上特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2、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
  3、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学习过程]
  一、读文章,理思路
  这篇文章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而导学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首先,补充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中的散文精品让学生读一读。了解作者的散文风格;其次,做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题,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多读,要求至少读三遍;最后,思考“诱思导学”,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把有疑惑的地方和不能确定答案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在下次的课堂上作为自己的学习重点来解决。
  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轮廓(kuo)棱角(leng)模样(mu)玉箸(zhu)油渍(zi)
  狞笑(ning)鼾声(han)敷衍(yan)愕然(e)按捺(na)
  胡诌(zou)矫健(jiao)手腕(wan)朴拙(zhuo)
  补充: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文中出现的“像貌”一词,这是过去的不规范的写法,现在应写作“相貌”。
  2、解释词语
  惟妙惟肖:指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迎刃而解:比喻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读文章,知形象
  1、自由朗读文章。确定这篇文章从总体上看,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哪些段落?你认为最为“惟妙惟肖”的地方在第几段?
  明确:2-11段都是描写“国文老师”的。
  最为“惟妙惟肖”的地方在第二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