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山市》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描绘山中蜃景的文言文小品。它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单元中,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让学生课前预习。先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以诵读为主,以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为重点实施教学;在诵读的过程中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山市奇异的特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量放低或基本不做要求。(如“城郭”二字,在此没必要强调“城”是指内城,“郭”是指外城,就按书下注释解释为“城市”;又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不强调名词前置这一语法现象。)
[教学目标]
1 辨析形似字、多音字;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文章内容,提取主要信息,感知“山市”的变化过程。
3 激发想象力,调动审美体验,增强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式学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古人有两句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描绘的是海市蜃楼的景象,许多人却无缘目睹它的奇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描绘了类似海市蜃楼的奇异情景——《山市》。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作家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进行预习,请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蒲松龄。
学生发言介绍蒲松龄,要求具备书下注释的几个基本内容。
师:《聊斋志异》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聊斋志异》中的哪些故事呢?
PPT显示一个《聊斋志异》的出版物的封面,对应书名逐字显示:“聊”——聊天。“斋”——房子。“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学生根据影视作品一般都知道《画皮》等“聊斋”故事。
教师简介《聊斋志异》的内容: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是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涉及民间技艺、自然现象等。《山市》写的就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内容。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再次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这遍课文后,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不明白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倾听、思考,进一步感知课文;教师了解学生预习、自读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强调要注意辨析“亘、垣、恒”这几个形似字的读音和意思。根据“坊”“舍”遂”的意思,确定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PPT显示:“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师:请找出这一段文字中的通假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