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760个字。

  2010年中考诗、词、曲阅读理解
  考试说明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中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这类题目以课外的诗词为主,难度较大;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以主观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有时兼顾传统的选择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疏理
  一、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要求以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二、诗歌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概括性
  2、饱含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性
  3、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分类

  (3)中国古典诗歌

  复习策略
  (一)从三个层面入手赏析
  1、理解——从语言上字、词(色彩、动作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诗意
  2、赏析——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了解相关知识
  1、方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
  2、手法(表达技巧)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结合、含蓄、象征、联想、想象
  3、方式(抒情方式):
  ——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层次)
  (三)依类别来鉴
  (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喜悦或感伤。(即: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咏史诗的鉴赏
  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
  B、称颂、仰慕英雄
  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
  (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 ——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
  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痛苦,控诉战争
  B、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表达离恨别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