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1040字。

  上杭一中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0年12月30日)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荀况《劝学》)
  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⑶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侯浮西河而下   浮: 泛舟    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
  C、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 贱: 轻视 D、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夷:诛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吴起"善用兵"的一组是( )(3分)
  ①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②击秦,拔五城
  ③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④于是南平百越
  ⑤破驰说之言纵横者
  ⑥北并陈蔡,却三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用兵如神,所以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来抗拒秦韩,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吴起认为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国家险峻的地势,而要依靠德行,不修德义,国家终究要灭亡。
  C、公叔依计设下圈套,使吴起谢绝娶公主而令魏武侯不再信任他,为避祸患,吴起只好离开魏国。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树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没有善终。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3分)
  译文:                                                                                                                          
  (2)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 ,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绝顶小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指出现代人与古人所犯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