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个字。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详案
一:导入
如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5500多万的海外华人和华侨。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当时这些离乡背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什么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呢?
——泥土。没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远渡重洋之前,取上一把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以示对祖国的纪念。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一位老华侨不无感慨的说:“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试想想,在这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介绍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幻灯片)他的诗歌中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艾青他称自己是“悲哀的诗人”,他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者”。(学生齐读)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
——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
(本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
——同学们学过历史,那么回忆一下,对于1938年的中国时事你了解哪些?当时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
(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画外音)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日本侵略者就是这样,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四:朗读课文
而这一切都被艾青写进了这首诗里。时至今日,七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请允许老师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同学们认真聆听,注意老师的重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
(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创作于五四之后的新诗,朗诵新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定准诗歌的感情基调。这首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来读?(深沉、悲愤、悲怆)
——语速呢?快一些好还是慢一些好?(尽量放慢语速,舒缓一些)
——同时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那些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要重读,注意抑扬顿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