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6490字。

  雅安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30分)
  注意: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或3B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娃
  A.公仆前仆后继     折腾百折不挠    着重不着边际
  B.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果实累累    结实张灯结彩
  C 沤肥呕心沥血      拮据佶屈聱牙     框架匡国济民
  D 觊觎光风霁月      悲怆满目疮痍    伉俪沆瀣一气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拉拉队    融会贯通    到处传诵    牙牙学语
  B. 美滋滋    常年累月    大展鸿图    谈笑风生
  C. 笑咪咪    委曲求全    要言不烦    精兵简政
  D. 喝倒彩    世外桃源    以逸待劳    出奇致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竞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B. 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风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竞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C. 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 2011年3月11日,百年一遇的特大地震使日本遭受了严重的危机,中国人民感同身受,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日本人民从精神到物质的救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闪为这种过分的溺爱,才造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的后果。
  B. 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C. 南京战区第二装甲师在换装了大量96G后,他们紧紧围绕以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中心,进行了实战演练。
  D. 转基因水稻可能很快在中国进行商业化生产,中国将成为第一个批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转基因大米很快就能端上中国人的饭桌。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把他视为集大成”者、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突出了其道德含义,(郭沫若在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当然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精神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营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君爱国”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