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50字。  

《发愤进取》教案
  李建辉
  过程
  一 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让学生发现阅读难点,并提示阅读重点
  二 根据巡视中学生的提问,讲解如下问题:
  1 孔子与子贡原本比较人的境界的问题,子贡听了老师对人更高境界的描写,为什么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言说这种境界?而孔子听完又为什么大加赞赏?
  (明确:子贡这里言说的是从人要到达更高境界所要历经一个反复历练的过程;孔子之所以大加赞赏,就是因为,子贡不仅仅认同了两种境界的不同,而且还能讲出由较低境界向更高境界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2 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第一,说明“闻道”之难;第二,说明“闻道”的价值之大。)
  3 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什么?
  (明确: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宰予”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孔子如此对待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吗?编者把这段选出来,并放在“发愤进取”的标题下,这是为什么?
  (明确:宰予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如此贬斥他原因就是宰予不勤奋,而且言而无信;而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宰予不屑孔子所讲的“道”;编者把这段文字选入于此,就是从反面说明发愤进取的孔子对懒惰学生的强烈不满。)
  5 孔子是怎样反驳冉求“力不足”论的?
  (明确:孔子揭示了冉求所谓的“不足”其实就是“不愿”;因为真正的“不足”只有在努力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还没开始,就把自己划定在不能前进的界线里,怎么能说“不足”;说自己“力不足”不过在为自己“不愿做”寻找一个借口而已。)
  6 子路为什么不回答叶公?而孔子让学生那样回答别人的提问,实质是要告诉别人什么?
  (明确:子路不回答叶公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子路以为孔子作为一个学生崇拜的圣人,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准的;第二,子路当时对叶公提问的动机并不了然,不知对方是出于尊崇,还是为了寻找嘲讽的话题。而孔子让学生那样回答别人,实质是要告诉世人,自己不过就是一生都在发愤进取,乐道忘忧的人。)
  7 孔子以推土成山和填洼平地为喻,要强调什么意思?
  (明确:要强调的是,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避免功亏一篑的遗憾,另一方面,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克服好高鹜远的浮躁。)
  三 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小结课文,讨论并展示如下:
  (一)课文一共八个自然段七个片段,思考一下它们都与“发愤进取”这课题有什么关系?彼此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