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900字。

  潮阳实验学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在答题卡上将考生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好。
  2.第1~8题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12、13小题在答题卷上作答。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煽动潸然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B.游弋刈草  侪辈跻身  轴承压轴好戏
  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
  D.干劲径自  会晤梧桐  散落散兵游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一个主张豪放,一个主张柔婉,虽然彼此带有一定的“水火不容”,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重词作本体的动机,可谓殊途同归。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提倡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他们的观点相辅相成,令人耳目一新。   
  A.水火不容    B.殊途同归     C.相辅相成    D. 耳目一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由于可燃冰主要储存在海底的冻土带,一旦开采,将可能极大地破坏海底通讯线缆和管道,并可能形成并诱发无法预料的环境灾难。
  B.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C.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撞击中国渔船事件发生后,中国决定渔政船将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开展常态化巡逻,并加大巡航力度。
  D.对于深圳等城市来说,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推出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抵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改革现有的财税制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 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靖为所执,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 ,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