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80字。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时间:  2011  年   5 月  1 日     设计人:  孙竹丽   
  课题:   《吴老太爷进城》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程分析】
  中国有关城市的文学作品向来比较薄弱,《子夜》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写的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人物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新人──民族资本家。可以结合中国百年来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理解这部小说的意义。
  把握这部小说的关键是理解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与命运。这是一个性格刚强、才能出众而又充满矛盾的民族资本家,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下,他的事业举步维艰,命运坎坷。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也是充满矛盾的,这是理解本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城市文学了解不多,应借《子夜》的背景、内容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城市文学的了解,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同时,学生对文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两面性、矛盾性可能不好把握,应将这作为一个重点来突破。
  【设计思路】
  第一步:知人论世,了解作品。让学生通过背景了解城市文学及其意义。
  第二步:朗读选文,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第三步:深入文本,剖析内涵。通过分析文本,理解课文借吴老太爷之所见所闻,展示出的社会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都市题材小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了解作者及《子夜》的思想内容。
  3、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的心理感受。
  【教学流程】
  导入: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乡土文学,了解了孙少平为代表的农村青年的思想作为,今天,我们接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子夜》。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品。
  请同学们阅读101页前的单元提示,了解城市文学,并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教师补充:
  题目解说
  《子夜》1933年1月出版,它标去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 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从纵的方面看,是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经营他的庞大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果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从横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