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10个字。

  《古代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一)
  一、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四学段/阅读)
  二、《考试说明》要求
  1、诗词的一般常识;2、词语的含义与作用;3、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考点归纳
  1、对词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形象、修辞、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
  3、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能进行联想与想象。
  (二)
  一、 诗词的主题分类
  (一)、伤今怀古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主要内容有: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借此感慨历代王朝兴亡;《泊秦淮》(唐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破阵子》(宋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壮志难酬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用典等。如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江城子》中,苏轼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
  (三)写景抒情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写法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或是白描,达到了情景交融、融(寓)情于景的效果。
  其主题有: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如杜甫《春夜喜雨》抒写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西江月》(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乡村夜晚恬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了细雨蒙蒙、春草乍生的早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珍惜。《观刈麦》(唐白居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则表现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寄寓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四)战争动乱
  这类诗词主题主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山河沦丧、国运衰微的痛苦。
  (五)行旅送别
  这类诗的主题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行旅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在外,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主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长期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归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