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270字。

  江西省吉安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哂笑(shěn)    踯躅(chí)    反间计(jiān)    博闻强识(zhì)
  B.饥馑(jǐn)      旄节(jīn)    汗涔涔(cén)     唯唯诺诺(ruò)
  C.缫丝(sāo)     锋镝(zhé)    一沓纸(dá)     蒙头盖脑(mēng)
  D.曝晒(pù)       蹙眉(cù)    花骨朵(gǔ)     殒身不恤(yǔ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惋惜  一滩血    残羹冷炙    水火不相融
  B.简练  万户候    繁文缛节    八杆子打不着
  C.厮打  一霎时    自负盈亏    男儿有泪不轻弹
  D.赋予  天燃气    一如既往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但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
  B.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及义的感觉。
  C.在日前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年会上,多名专家表示,物流滞后日益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致力于提供仓储、运输等整个供应链整合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呼之欲出。
  D.昨日是首届“节水创意征集”活动报名的第一天,来现场报名的张女士介绍说每次清洗鱼缸的废水她都会拿来浇花,长此以往,不仅花草长得壮,鱼缸里的水也没有被浪费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虽然正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福岛第一核电站,但是,福岛县灾民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对立情绪却越来越大。东京电力公司决定派遣25名干部分别到各避难所向灾民表示谢罪。
  B.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C.锦湖轮胎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公司本周终于出面道歉,并决定召回所有问题轮胎。在这一事件中,企业将为此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和沉重的信誉代价。
  D.在此次大会上,他指出,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许多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5.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②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③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④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⑤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以“印第安人的灵魂”自命⑥同时他们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 文学特别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⑦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熔为一炉
  A.③⑤⑦①⑥②④     B.③①④②⑤⑦⑥   
  C.⑤①④②l③⑥⑦    D.⑤③④②①⑥⑦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的命运,口吟《葬花辞》,玉听罢不觉痴倒。(《红楼梦》)
  B.周瑜决心要取回荆州,骗刘备说愿代取西川以换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大败周瑜,周瑜终因不能取荆州而气死。周瑜死后,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总领兵马。(《三国演义》)
  C.鸣凤来找觉慧,但却没能把自己的遭遇告诉觉慧就离开了,直到觉民跑来告诉觉慧事情的真相,觉慧才急得几乎发疯,他四处寻找鸣凤,但一切已经太迟了。(《家》)
  D.爱斯梅拉达被执行绞刑后,加西莫多也失踪了。后来人们在墓窖里发现了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紧紧连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尸骨便化为了尘土。(《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荀子在《乐论》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的美学见解。
  荀子曾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美的存在,并进而认为人的生理感官有感受美的能力,审美享受部分属于人的本能欲望。既然审美与生而自然的人类本性欲望有关,那么作为供人享受的“声”——音乐,当然也是其来有自的。苟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论》)“乐”来源于人的性情抒发,又给人以审美快感。“声音动静”是“乐”产生的基础,人和“乐”相辅相成,也相生相息,彼此间的这种存在关系本身,也就决定了“人不能无乐”。这样,荀子就表明了他对音乐的一个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看法,即“乐”关系着人的存在,是人基于自身本性的一种需要。
  人需要“乐”,“乐”能够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乐”自身又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由于它源于人的性情抒发,所以也能感动人的性情,它对于人不具有强力制约、,而只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感染之,教育之。因此“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论》)。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和”字。“乐之中和也”(《劝学》),荀子甚至把它突出强调为“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