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7690个字。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2011年4月
出卷人:linxiaozcl
一、积累运用(共15分)
1. 下面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万籁(lài)俱寂摒(bìng)弃拮(jié)责和煦(xù)
B. 如火如茶(tú) 风靡(mǐ) 呜咽(yàn) 迸(bèng)溅
C. 弛(chí)名中外池沼(zhǎo) 地壳(qiào) 温馨(xīn)
D. 别出心裁(cái)粗犷(guǎng) 谛(dì)听褒(bāo)贬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B.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怎能忘却侵略者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C. 可惜,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暴风雨里所诞生的》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D. 我们三个人一组,同心协力,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寓:住所B. 被:同“披”
C. 腰:挂在腰间 D. 敝:破
4. 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的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B. 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情感、精神能否健康发展。
C. 进考场前,一定要把钢笔啦,2B铅笔啦,小刀啦,圆规啦,直尺啦等文具带齐。
D.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 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中心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多少距离就有多少奋斗。一伸手就获得的果实味不美,一䦆头就挖出的井水不甜,几步棋就取胜的棋局不精彩,几个台阶就登上的“山峰”不高大。山越高,离我们的距离越远,我们奋力攀上峰顶时才会欢呼雀跃;路越长,离我们的距离越远,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才会喜极而泣。距离越大,得到的果实反而越甜。痛苦与幸福之间若没有一段距离,我们得到的幸福也不会那么诱人;失败与成功之间若没有一段距离,我们取得的成功也不会那么完美。
A.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离不开奋斗。
B. 痛苦与幸福之间要靠距离支撑。
C. 距离是奋斗。
D. 如果要成功,就必须要奋斗。
二、阅读与欣赏(共49分)
(一)阅读《乡村四月》,完成第7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①,子规②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②子规——杜鹃鸟。
7. 选出对《乡村四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此诗第二句写雨景,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绘出了子规声声,烟雨迷蒙的情态。
B. 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 《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 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