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从抓关键句入手,结合高考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附有配套教案,约4150字。
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
广铁一中 周诗高
教学目标:
1. 学习科学论文严谨表述的语言特点和行文风格;
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论述文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关键句和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阅读论述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iPad2在国内上市,多地再现连夜排队抢购潮,更有许多没有“幸运”购买到的消费者叫屈连天,而有的地方甚至为此发生爆力事件,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京华时报》“苹果店外籍员工棒打排队者 店方称将清理黄牛”)
我们在感慨苹果强大号召力的同时,也在思考,什么时候国产的平板电脑也能有如此的火爆场面,什么时候中国的科技成果能像苹果产品一样遍布世界。
据有关资料,从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科技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巨变?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约瑟的科技论述文《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把握关键句和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大家解答高考论述文的能力。
(作者简介)李约瑟: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专家。1994年被评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画出每个段落的关键句。
提示:通过画出关键句或补充关键句,来理清全文的思路。
1.至少在技术领域里,我们可能发觉,由亚洲,主要是由中国来的新发明,都是成群结队的,我们称之为“团”。
2.我们仍可清楚的见到,在特别的时间里,都有便于技术传播的一般环境……世界受惠于东亚,尤其是中国技术之全盘图像。
3.(批评)“根据一般人的见解,中国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 (的奇论)。
4.和冯友兰之青年的悲观主义相反,是同样不正当的汤恩比之乐观主义。
5.所以会有这种奇论,大半由于大家对于“科学”一词的意义,还不清楚。
6.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公元前第5世纪与公元后第15世纪之间,中国的官僚封建制度,在将自然知识作实际应用方面,比欧洲蓄奴的古典文化、或以农奴为基础的贵族武士封建制度,来得有效率得多。
7.“停滞的”中国捐赠给西方那么多的发现与发明,这些东西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就像是定时炸弹一样。“停滞”这个陈腔滥调,系生于西方人的误会,而永远不能使用于中国。
8.无疑的,中国社会具有某种自然超于稳定平衡的倾向,而欧洲则具有与生俱来的不稳定性格。(这不同的文化性格,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先进于西方的深层原因。)
9.中国社会的相当“稳定状态”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地方。
10. 中国社会的相当“稳定状态”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