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0字。
社戏教案
主备: 审核:初一语文组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3、读写结合,进行描写性作文训练,提高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听到的各个奇妙的通话,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都还怀有种种快乐与欣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
二、新课学习
<一>、自读课文,感知课文
思考:作者对这段往事的总的评价是什么?(全文最后一段)
<二>、积累字词
字音:
宕( ) 沁( ) 头昏脑眩( ) 惮( )
踱( ) 棹( ) 归省( ) 行( )辈
撺掇( )( ) 凫( )水 撮( )
桕( ) 楫( ) 旺相( )
词义;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絮叨:翻来复去的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委实:实在。 依稀:隐隐约约。
宛转:笛声曲折、动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弥散:弥漫消散。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犯上:触犯长辈。犯:冒犯。上:长辈或尊者。
宽慰:宽解安慰。宽:使宽心。 怠慢:冷淡,招待,接待不周。
底细: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疏疏朗朗: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文中指人很少,稀稀落落。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三>、梳理情节,理清脉络
梳理全文情节脉络:
平桥乐土(1——3) 盼望社戏(4——9) 月下行船(10—16) 船头看戏(17—21段) 午夜归航(22—30段) 偷豆余波(31——39)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