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20字。

  江苏省各大市2011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整理人:lygfx
  一、苏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 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9.(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
  (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2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
  二、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1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1分。)
  (3)(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 作用,给2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
  参考答案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
  三、盐城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   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1)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                             ▲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                             ▲                    
  9.(1)①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②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③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④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4分。每层意思1分)
  (2)①空阔、幽清、寂静;(3分。每层意思1分)②孤独、寂寞(孤寂)、感伤。(3分。每层意思1分)
  四、南通市2011届高三调研试卷一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赏析:这首词原有自注“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杭金的念头。
  词的上片从对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写起。“记当日”表明时间是回忆往日,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本人也颇为自负,正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接下来“磨盾鼻”三句,显示出自己写文书时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铁马”两句源自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