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风筝》阅读题
哈尔滨市呼兰区实验学校  刘英彬
1. (1段)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 (1段)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开篇点题,并以“惊异和悲哀”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3.(2段)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北京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放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3段)我为什么嫌恶风筝,这和下文写小兄弟痴迷喜爱风筝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与下文写小兄弟痴迷喜爱风筝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为下文对小弟精神虐杀埋下伏笔。
5.(3段)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到于小半日。”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写出小弟渴望放风筝的程度,流露出对风筝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6.(3段)读了《风筝》,请说说“我和小兄弟对放风筝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我和小弟对风筝的认识不同。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极力制止,而小弟却从放风筝中体味到无限的乐趣,所以如此痴迷。
7.(3段)作者对风筝的看法是怎样的?
  认为玩风筝是没有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
8.(3段)本段采用了什么写法,用意如何?
写我和弟弟对风筝的不同态度,采用对比手法,突出弟弟的可怜,微露出作者的忏悔之意。
9.(3段)在我眼中的笑柄是什么?
  远处的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
10.(4段) “失了色瑟缩着”。这句描写说明了兄弟怎样的神态?表明我现在怎样的心情?
说明小兄弟非常恐惧,惊惶害怕的神态。表明我现在的悔过和自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