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 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 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三. 教学安排: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
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了》,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 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生字词:
选举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 货恶( )
2. 学生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大道之(助词,无意义)行也,天下为(是)公,举贤与(同“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单独)亲(动词,以……为亲)其亲,不独子(动词,以……为子)其子。使老有所终(终年),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者皆有所养,男有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