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5 KB
评级:
时间:
2011/6/2 22:28:32
下载:
本月:1 总计:50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3520字。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语 文
鞍山一中 齐 次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看待“国学热”现象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这些国学热之虚火,恰为一些人提供了攻讦和否定国学的口实和弹药。虚火不熄,则国学亦不能真热。
检验国学是真热还是虚火,应有两个起码的标志:一是国学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从而使国学非热于一时一地,由热转为常态;二是国学是否具有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等。
国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人们阅读国学也应该理性对待。第一需要有选择性。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并存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第二,阅读国学著作,需要培养慢读与重读的习惯。国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细咀嚼,才能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国学究其根本,是滋润人生、净化心灵的学问,使人之所行不悖规律,合乎大道,所以我们阅读国学,应该越过工具理性,到达价值理性,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人民日报》2010.6.29,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国学热”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些人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B. 近几年,国学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出版社争相出版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足见人们的热情。
C.在当前国学热的同时,还大量存在着盲目排斥国学的现象,他们认为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应该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D. 只有真正的热爱国学,才能真正了解国学,才不会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才能形成真正的国学热。
2.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国学所蕴涵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B. 网络上的文化产品之所以速生速朽,是因为缺少深刻内涵,缺乏时间的考验,与国学经典经过长期发酵、沉淀蕴含深刻哲理无法比拟。
C. 因为国学在现实中并不能真热,所以如何赚大钱、耍权术、保权位、求神佑、避灾祸等现象才能在生活中大肆兴起。
D. 国学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是国学在当今中国具有的核心价值的构成内容,有助于检验国学热的是否真正兴起。
3. 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国学教育变成常态,而非热于一时一地,逐渐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热。
B. 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会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会滋润人生、净化社会风气。
C. 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推动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
D. 要到达价值理性层面的国学学习,一定要先会区分国学的糟粕与精华,否则还会出现五四时期的盲目排斥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於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辽宁省大连八中2011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辽宁省锦州市2010-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一) 语文..
辽宁省大连一中2011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市2011届初中毕业生网上阅卷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
辽宁省本溪市2010-2011学年(上)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人教版..
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版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人..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人..
辽宁省辽师大附中2010-2011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