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0560字。
2011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两卷均应写上班级、学号、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金钏(chuàn) 河蚌(bàng) 前合后偃(yǎn)
B.楔子(xiē) 煞尾(shā) 饿殍(piǎo) 恶贯满盈(yíng)
C.曲解(qū) 埋怨(mán) 咂摸(zā) 泥牛入海(nì)
D.黄鹂(lì) 笑靥(yè) 筵席 (yán) 令人发指(f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膨涨 理屈词穷 甬道 兵荒马乱
B.绪论 寥若辰星 朝廷 脍炙人口
C.拔擢 夙兴夜寐 噩梦 做客他乡
D.盘桓 寸草春晖 阴霾 名门望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八年多的努力,这项工程终于于日前告罄。
C.电视剧《大秦帝国》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强势竞争与强势生存的画卷,再现了先民们在粗粝简朴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奋发的生命状态,实在是众望所归的影视精品。
D.针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造假、抄袭成风的情况,政协教育系统的委员呼吁,要净化学术风气,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与几十名特种兵,将执行登舰检查、对抗海盗火力、保护过往船舶与人员安全等任务。
B.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让吴郭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以期挽回了因“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C.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D.教育宣传工作,是我们内在的需要,不是外在的要求;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历史的层次
叶帆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的追忆。那么,为什么人们是追忆这些“过去”而不是那些“过去”?人们到底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过去”中构建历史的?探讨这一问题,需要把握历史的不同层次。
“过去”不仅是一个相对于“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还是一个席卷一切的客观进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过去”的进程中。所以,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历史应该包含世界上的一切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一切事件--无论是惊天动地的还是悄无声息的,一切地方--无论是富庶的还是贫困的。这无所不包的历史,可以称为“原生态历史”。不过,在极为纷繁复杂的“原生态历史”面前,人的认知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不断“过去”之中,“现在”作为一个不断奔向“未来”的点,其身后留下的是无数个“过去”。要完全认知“过去”,全景式复原“过去”,对身处“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大现实的。即使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对于现代人类社会所发生一切的记录能力也相当有限。所以,“原生态历史”中的许多信息总是不可避免地永远消逝,能够以文字、图像、声音、实物等形式留下的历史信息或者说“有记录的历史”,只能是“原生态历史”中的一部分。但是,“有记录的历史”又未必都是身处“现在”的人们所关心的历史。面对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层层累积的“有记录的历史”,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出发,有选择地构建历史。换句话说,只有“过去”中那些能引起“现在”人兴趣和思考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人们所关心、所了解的历史,成为“被激活的历史”。
“原生态历史”是最客观真实的历史,也是最宏大丰富的历史,但它永远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