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90字。

  声声慢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3、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醉花阴》诵读、默写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讲到李清照的词是以什么为分界线呈现了前后期不同的阶段?
  生:北宋、南宋后生活的变化。
  师:对,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战乱和与丈夫分开。那么,如果说《醉花阴》是代表前期的一首别思离愁之作的话,今天我们要学的《声声慢》就是代表后期在经历国家和家族的磨难后由一位养尊处优的贵妇人转变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1词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因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朗诵:
  (1)自由朗读
  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板书:愁)
  (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3)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我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味儿?语调和语速怎样?
  学生:语调很低沉,语速也很慢。
  (4)再请一名同学起来配乐朗读。(教师评价)
  3、合作探究——赏析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划出整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
  学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带领全班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
  (2)教师:除了这一句难道就没有了吗?
  学生:第一句。
  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赏析
  这三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凄凉、悲愁。
  这三句十四个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你赞同吗?
  ①   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
  ②  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教师引导: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为何已是暮春还会感觉“寒”?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过渡:整首词除了运用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在间接抒情,通过一些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词人还借助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愁苦的心境?
  学生:酒、雁、黄花、梧桐等
  A:酒是一种文化,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很深的文学底蕴: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