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670字。

  2011年扬州中考语文考前友情提醒
  仪征市第三中学朱玉冰                         
  语文作为中考的第一场考试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得语文者得中考!所以建议同学们最后2天集中力量复习语文!                                                                     心态调整:2011年6月16日上午8:30你昂首挺胸进入考场,找到位置,掸掸灰尘,轻轻坐下,放置文具,环顾四周,和你以前认识的同学微笑点头示意——你的每个动作那么自信潇洒,大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其他的考生隐隐从你身上感到压力!好了,原本“硬件”就相当优良的你现在“软件”系统调试完毕,准备运行啦!!中考,我来了!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我自信,我能行”、 “平常心”。拿到试卷后,应看一看作文,这样能激发你构思作文的潜意识。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15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钟左右,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20分钟左右,现代文阅读40分钟左右,作文50分钟左右,全卷检查10分钟左右。
  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没必要死扣具体的时间,但大致的时间应该注意。
  ●积累与运用--涛声依旧
  (说明:此类命题延续去年的思路,同学们应该自信,握住“平时积累”这张船票,应该能够轻松登上11年的客船。)
  一、第Ⅰ卷(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语文!
  1、语音判断。
  考前看《中考学案》和语文书后的词语表,需要强记
  2、标点符号的用法:
  注意常用的,如问号、分号、引号、省略号、冒号书名号等用法,详见《中考学案》
  3、词语、成语的使用:
  从使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特定情境等方面加以判别。试题以教材中出现过的常用成语为材料,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A、B项的语句以初中教材课文中的语句为基础,直接使用或进行改编。C、D项材料则选自课外的书籍、报刊、杂志中的文章句子,直接使用或稍加改编。
  理解选项意思和供选词语的意思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再依据上下文语境的限制选择。
  做词语辨析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词的范围大小;②词的轻重;③词的感情色彩;④词的搭配;⑤词性及词语在句中所作成分;⑥口语、书面语的区别;⑦适用场合、对象。有时从某一方面进行辨析,有时需要综合几个方面辨析,需多读几遍,灵活应付。
  【答题技巧】一是紧靠语境判断;二是分析词语、成语的含义推断;三是理解常见俗语(包括歇后语)的含义。
  4、辨析和修改病句   
  ★牢记六大类型: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5、 文学常识题 
  考前复习背诵:《中考学案》,提醒:不要仓促作答,认真读完每个选项,然后做出判断
  6、 衔接连贯题
  A、不论命题怎样变化,都应当从理解上下文文意和供选句句意入手,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这是解题的根本。    B、在语意一致的前提下,注意灵活运用连贯的方法与技巧(陈述对象一致,前后照应,结构一致,意境、情调一致,首尾相连,代词的运用,音节和谐,修辞的运用等),这样才容易达到“上下文衔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