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10字。
山东省肥城市2011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模块
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庇(bì)佑 殷(yīn)勤 扁(biān)舟子 钟鼓馔(zhuàn)玉
B.恫(dòng)吓 拜谒(yè) 篱笆(bā)门 暴殄(tiǎn)天物
C.睥(bì)睨 入赘(zhuì) 孺(rú)子牛 义薄(bó)云天
D.切磋(cuō) 殉(xùn)道 比翼(jí)鸟 诲(huì)人不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有教无类 缘木求鱼 杀身成人 任重道远
B.鸡鸣狗盗 一名惊人 脱颖而出 毛遂自荐
C.烹羊宰牛 字字珠玑 琼楼玉宇 灯火斓珊
D.薄情寡义 鞠躬尽瘁 衣衫褴褛 彤云密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
看你怎么办……”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
无奈地笑了。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
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写文章要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因为一篇好文章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和句子都
应该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反复琢磨。
B.本世纪以来,中国博士生招生规模逐年膨胀,数量与美国相当,而质量却在下滑,
这种情况受到有识之士的诟骂。
C.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之后,一些地方官员对惨重的人员伤亡视而不见,对理应负有
的责任避而不谈,却总能巧言令色地将救灾救援美化成向上级“邀功”的政绩。
D.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举一反三、深入思考的习惯,才会激发出智慧,走向
成功的人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
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完善立法标准和漏洞,与民间组织密切配合,使反对家庭暴力
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效地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C.在网络语言中,“粉丝”不是食品,“钢丝”不是建筑材料,有人说这是一个词典更
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流行词汇产生速度的时代。
D.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对教学管理、课
程设置和课堂结构以及师生活动方式等做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二、(9分,每小题3分)
让春晚回归民间
近日应邀参加一个以春晚为话题的电视节目录制,看到了即将在今年除夕播放的几台“电视(网络)民间春晚”的节目视频展示,特别是看到了两位“民间春晚”演员的现场表演。一位68岁高龄的老太太表演的滑稽舞蹈,舞姿虽然朴拙,但却“秀”出在专业舞台上难得一见的当代中国老年人的那种天然自在的健朗和爽快;一位青年男演员,带着农民工的粗朴和率性,嗓音缺少修饰,走台也不专业,但那质朴的歌喉却唱出了青年的执着和憧憬,令人由衷感动。
如果说,春晚是实现全民联欢的节目,就应当让这些饱含着生活的真情实感的普通民众走上舞台,成为主演。但是按照现在央视春晚愈演愈烈的“精品艺术”水准,他们没有资格上央视春晚,更不可能成为主演。好在,正蓬勃兴起的各种“非央视民间春晚”,为他们提供了舞台。在除夕解禁“电视(网络)民间春晚”,使其播出“合法化”,是今年“国家春晚政策”的开放性措施。今年在电视—网络媒体兴起的多家“民间春晚”,正在建构“全民春节联欢”的新平台。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它的节庆属性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其节目表演形式是民俗的而非艺术的。就民间民俗性而言,中国春节与西方狂欢节异曲同工。俄国学者巴赫金指出,狂欢节的表演不是纯艺术的表演,也不能纳入纯艺术。“在狂欢节上,是生活本身在表演,而表演又暂时变成了生活。”(《拉伯雷研究》)
我曾参加2002年德国科隆狂欢节,它是世界三大狂欢节之一。这个狂欢节给予我最深的印象是游行队伍表演的简朴、随意和鲜活。它的演员都是节日前临时聚集起来的普通民众,不仅没有专业演员的技艺,而且也并不专注于对扮演角色或形象的演示:他们知道自己的表演只是游戏,而不是艺术,因此以自由的、轻松的,甚至玩笑的心态进行着表演活动。然而,正因为这种“非纯艺术”的表演状态,使游行表演者与观众之间自由互动、融合一体,形成了“在生活与艺术交界点上”的全民平等和全民联欢的“狂欢状态”。
真正构成全民联欢的表演,应当饱含民众生活的质朴和平易,在艺术上具有“未完成和非定型”的美学特性。这种“非纯艺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