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40字。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近一年来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我一直在探讨采用一种“以点串面”的方式,即每篇文章都找一个突破口,以此切入,带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阅读。
如文言文《五人墓碑记》中五个人是在抗暴斗争中牺牲的,我找到了 “应该称呼他们为义士,勇士,还是国士?”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本中寻找评价的依据,并且要求一定用原文中话回答,这样以点串面,学生既掌握了文言知识点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方式使得教学过程紧凑、教学环节简洁,学生的思维也像由一根线串着一样,可以由此及彼的一步步深入下去,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从近一年的教学成效来看还是不错的。
下面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展示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探究文中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总结人物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欣赏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形象,欣赏作者精彩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的难点是体会领悟作品语言的深刻含义及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课第二课时)
【教材说明】《林黛玉进贾府》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很经典的一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这是全书序幕的一部分。这一回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是欣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三个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的难点是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了《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探究了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教学整体思路】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本堂课就是从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入手,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学会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以“红楼诸佳丽,你娶谁为妻”的探讨研究为线索,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以课文文本为基础展开充分讨论、辩解,让学生在争论中完成对人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