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1850字。
古田一中2009级高二下学期《短篇小说选读》(选修)模块
结业考试试卷2011.6
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命题 施仁港 曾 婷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③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④违反以上①或②规定者均酌情扣5至10分。
一、文化文学名著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丑认为真理是很高很美的,但不能远离现实,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否则人们就难以每日勤勉地追求真理。
B.孟子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标的高远而降低标准。孟子还举了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孟子认为善于引导的人要以身作则地激发别人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有消化和理解的余地。
D.孟子认为君子只要站在路的中间,为别人作出榜样就可以了。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去做,没有能力的人谁也没办法。
2.下列各项中不能用来说明孟子论涵养功夫的一项是( )
A.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 《离娄上》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滕文公下》
C.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尽心上》
D.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离娄上》
3.下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其与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②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④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A.林黛玉 妙玉 王熙凤 巧姐
B.贾元春 贾探春 王熙凤 袭人
C.袭人 林黛玉 巧姐 香菱
D.巧姐 林黛玉 秦可卿 王熙凤
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迎春)、菱洲(探春)、藕榭(惜春)。
D.《红楼梦》中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5.下列关于《红楼梦》有关情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拄着拐杖到荣国府请凤姐协助办理丧事。风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邢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B.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
C.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黛玉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D.……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劳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情了。”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钗因听说金钏被撵出后跳井而死,怕王夫人心里难受,急急赶来劝慰。果然,王夫人正因自责而暗自垂泪。善解人意的宝钗,则以金钏是失足落水等语细细解劝;又拿出自己的新衣为金钏殡殓,着实尽了一番心意。
6.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一个元宵之夜,甄士隐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妹妹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在梨香院住下。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省亲,贾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元春回宫后怕大观园空闲,便命宝玉及众姐妹入大观园居住。
D.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凤姐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
二、古典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