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560字。槎水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
  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选自2011年02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
  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
  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
  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
  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
  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
  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
  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
  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
  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
  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
  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
  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
  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
  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
  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
  创新、促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问: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