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80字。
《童心说》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原文。
2、了解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3、《童心说》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 读懂原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心说》对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具有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
李贽(1527一1602),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正是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他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童心说》 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三、 学生自读课文。
四、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文章。
注释:
[1]龙洞山农:或认为是李贽别号,或认为颜钧,字山农。《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2]见:通“现”。 [3]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
[4]《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近体:指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6]传奇:指唐人的传奇小说。
[7]院本:金代行院演出的戏剧脚本。
[8]举子业:指科举考试的文章,也就是八股文。
[9]六经:指儒家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
[10]《语》、《孟》:指《论语》、《孟子》,《四书》中的二种。
[11]道学:指道学家。
【译文】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的序文末尾说:“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就知足了。”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儿童,起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