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7510字。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考生注意:主观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1.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B.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2.文中说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2020年)的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
  A. 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B. 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
  C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D.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电信领域,某些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导致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在某些领域,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赶上甚至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