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30字。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新闻访谈
一、(2011•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洪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吉林省抗洪救灾纪实
这是一个悲情的夏天。
一场历史罕见大洪水,席卷了吉林人民生活的家园。一排排房屋倒塌,一片片树木、庄稼连根拔起,上百万人含泪大转移……
扛起责任的担当
雨,不停地下,越下越大。暴雨引发的山洪裹挟着树木和泥沙,从山上咆哮而下,打破了黑土地的宁静。
7月27日晚至28日,吉林遭遇强降雨,降雨强度创下历史极值。永吉县朝阳站监测结果:2小时突降164毫米超强特大暴雨,3天降了335毫米。
暴雨引发了洪水。永吉县口前镇全城被淹,桦甸市一些村庄在洪水中消失,安图县万宝镇成为“孤岛”……
饮马河告急、温德河告急、第二松花江全线告急……
白山水库告急、丰满水库告急、石头口门水库告急……
长春告急、吉林告急、延边告急、白山告急、通化告急……
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省抗洪抢险工作极为关切,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指示。8月3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吉林省考察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实地察看松花江流域汛情,深入灾情严重的永吉县城。他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统一指挥,科学部署,团结奋斗,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
1.文章在“扛起责任的担当”部分连续使用了11个“告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多次使用“告急”,从形式上构成反复和排比,强调了抗洪救灾的形势严峻、急迫。②从内容上写出了洪灾的范围之广、灾情之重。
2.文中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多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有力,表现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②使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重建家园的迅速而高效。
3.这篇新闻纪实着重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为什么在文章结束时却描写了“车筐里的孩子睡得沉静香甜”,“老人们说,洪水过后,一些埋在泥土里的种子仍然能够发芽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信念,写出了他们内心燃起的希望,也预示着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赞颂了在灾难面前,敢于担当责任,视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的精神,歌颂了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抗洪救灾精神,赞扬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二、(2011•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①刘晓林(以下简称“刘”):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文凭对于人生有多重要?
柏杨:(以下简称“柏”)(哈哈大笑!)谁让这个世界上信教条的人多、虚伪的人多!再说,谁不要活命。没有活命谈何生存,没有生存谈何生活?再说,一个人的才能如此大,却因一纸文凭把人降低,甚至把人不当人!这怎么说的过去?
刘:先生那么有才能还被开除,还不能毕业。你的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