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70字。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教学设计
江西会昌中学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柳宗元对于“为师”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为文”的创作主张。
2.了解作者运用举例、类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流露出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启迪意义。
2.领会作者运用举例、类比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此文的兴趣,是传授本文的一个棘手问题。
2.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学生如何理解,是又一个难题。
教学设想 1。针对以上难题,第一课时应做好铺垫,并且制作课件。
2.3课时
学法指导 导读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1——3节
二、导语
1.韩愈的《师说》说到当时的从师风气,是怎样说的?(耻学于师)
2.如果从师了会形成什么结果?(群聚而笑之)
3.当时是谁向韩愈拜师?韩愈答应了吗?(李蟠 答应了)
4.你们知道韩愈当时收了李蟠为学生后,造成了什么结果吗?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5.只因收了个学生,便得狂名,便屡遭贬斥,比韩愈自己设想的还要严重,可见当时不从师的社会风尚是多么嚣张。
三、作者简介及其背景
1.这段文字是与韩愈同时代的另外一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请一位同学介绍柳宗元。
(字子厚,号河东,又称柳柳州。中唐“古文运动”。《永州八 记》、《三戒》)
2、柳宗元的个人经历比韩愈不幸多了。他因为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 被贬官到湖南南部的永州。唐代的永州还是一块“蛮夷之地,生活着土著的苗族、壮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
3.当时,也有位年轻人要拜柳宗元为师。这个人是官宦人家子弟,虽然还没考中进士,但已享有文名了,却还千里迢迢,不顾艰难,从京城来到湖南(“自京师来蛮夷间”),先在长沙(潭州。他父亲在那儿做官)写了封信给柳宗元,要拜柳宗元为老师。柳宗元于是写了封回书,这就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导读第1——3段
1.从我们已预习的前三段来看,柳宗元答应做韦中立的老师了吗?他为什么不答应呢?
(理由:自己才疏学浅,不敢为师;社会不从师风气嚣张,不想为师。)
2.自己才疏学浅应是作者的自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