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00字。分“题解”、“详注”、“解析”、“质疑”几部分,详细注译讲解,指出命题及答案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题详解
作者: 周树建 2011.7.18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语文Ⅰ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陈公弼传
苏轼
【题解】
陈公弼(1000或1002—1065),名希亮,字公弼。曾居四川眉州青神,后迁居洛阳。在四川眉州期间,与同居于此的苏轼一家往来密切,同苏轼的祖父苏序、父亲苏洵都有着很深厚的友谊。苏轼担任凤翔签判时,陈希亮为凤翔太守,对苏轼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护,也因恐苏轼少年得志而骄矜自大,而时常予以责难,对苏轼有很大的帮助。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思想保守的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苏轼被营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居黄州期间,陈希亮的第四子陈慥也住在黄州岐亭,两人往来频繁,结为挚友。陈慥委托苏轼为父亲陈希亮作传,即此《陈公弼传》。此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文中历数了陈希亮一生的不平常业绩,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性情耿直、有胆有识、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吏形象,也表达了苏轼对陈希亮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本文是苏轼除为他祖父苏序写的《苏廷评行状》之外的、第一篇为他人写的传记性文章。
【详注】
公(对尊长的敬称。)讳(指已故尊长者之名。)希亮,字公弼。天圣(宋仁宗赵祯年号。)八年(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 (宋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的科目)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亦可作动词,指科举时代经考试而得中;录取。按:据《苏轼文集》,“天圣八年”前应有一“中”字。古代文献中常用“登(或擢、举、中)进士第”等来表示,《新唐书•杜牧传》作“第进士”;此处选文似欠妥。)(陈公名希亮,表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始(起初)为(担任)长沙(县名,宋为潭州治所。)县(县令)(起初担任长沙县令)。浮屠有海印国师者(定语后置。浮屠,指和尚。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交通(交结)权贵(官高势大之人)人,肆(不受拘束;纵恣)为(谋取)奸利(非法谋取的利益),人莫(没有人)敢正视(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交结权贵,肆意谋取不法私利,没有人敢正眼相看)。公(陈公)捕(捉拿)置(应作“寘”,处置)诸(代词,相当于“之”)法(“法”前省略介词“以”),一(全)县大(表示程度深)耸(惊惧;惊动。成语有“危言耸听”)(陈公将他依法捉拿处置,全县大为震惊)。去(离开)为雩都(雩yú,《论语•先进》:风乎舞雩。雩都,县名,今江西于都县)(离开长沙担任雩都县令)。老吏(资深狱吏)曾腆(zēngtiǎn人名,《宋史•陈希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下文简称“《宋史》本传”)作“曹腆”)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粥狱(粥同“鬻”yù,卖。粥狱,受贿而枉断官司),以(介词,因为)公少年(年轻。《宋史》本传作“年少”)易(轻视。《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之(代陈公)(资深狱吏曾腆贪赃枉法,因陈公年轻就轻视他)。公视事(就职治事)之日,首得其重罪(得,发现,查出。其,代曾腆。),腆扣(同“叩”,俯首向下之称。)头出血,愿自新(陈公开始处理政事的那一天,首先查出他犯有重大罪行,曾腆叩头流血,愿意改过自新)。公戒(警诫)而舍(shě赦免;释放。也作“捨”)之(陈公警诫后将他释放)。巫觋(xí巫师。《说文》: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岁敛(征收,索取)民财祭鬼,谓之春斋(此指巫觋巧立名目搜敛民财祭鬼),否则(如果不这样,就)有火灾(巫师每年搜刮钱财祭祀鬼神,称它为“春斋”,说如果不祭祀就会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兴起;发生)(陈公禁止祭鬼活动,百姓不敢触犯禁令,火灾也没有发生)。毁(拆毁,捣毁)淫祠(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数百区(量词,所,处),勒(lè强制;强迫)巫为农(务农)者七十余家(陈公捣毁几百处不合礼制的祠庙,勒令巫师务农的有七十多家)。[第一段写陈希亮长沙治海印,雩都斗曾腆、禁祭鬼]
盗起(出现),知(主持;执掌)房州(宋代州名,辖区在今湖北一带)(盗贼出现后,陈公任房州知州)。州素(平时,向来)无兵备,民凛凛(惊恐畏惧的样子)欲亡去(房州平时没有军队守备,百姓恐惧想要逃亡)。公以牢城(宋时囚禁流配罪犯之所)卒杂(夹杂、混杂)山河户(樵夫渔民。《宋史》本传“山河户”后有逗号)得数百人(陈公把狱卒和樵夫渔民聚拢起来,得到几百人),日夜部勒(部署;约束。指操练),声振(通“震”,震动)山南(古时泛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民恃(依赖)以(而)安,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