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2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2、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
  3、保持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导语:
  导语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鲁迅的《风筝》,今天再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语二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
  导语三   我们学过《风筝》,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怎样?(生:沉闷、压抑……)鲁迅的确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人,但他回忆童年的文章却有另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   )菜畦(  ) 桑椹(  ) 轻捷 (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高枕而卧(   )  豁(   )  敛(   )  脑髓(   )陌生(   )鉴(  )人迹罕至(     )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上(     ) 传授(    ) 书塾(    )渊博(  ) 蝉蜕(    ) 拗过去 (   ) 盔甲(    )东方朔(  )倜傥 (   )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攒——               敛 ——
  人迹罕至——       鼎沸——             方正——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课后练习一、1.)
  明确: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课后练习一、2.)
  明确: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讨论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3小题,初步感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
  四、探秘百草园
  (一)找出这一部分中起总括(统领)作用的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