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800字。
河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 制、束缚、挫折、摧毁等作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决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
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
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高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非常真诚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久的民族智慧之中的,是 决不会动摇的。
1.下列对“五行思想”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思想是指认为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B.五行思想强调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相生的联系。
C.五行思想表明了生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圆圈;也表明了克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星形。
(1) 五行思想自身具有糟粕,故曾经受到过曲解,曾被一些迷信活动利用。
2 .下列对“生与克”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其他事物生或克,并生着或克着另外的事物。
B.事物之间不仅有生或者克的关系,而且如果做过了头,还有可能引发反生或反克关系。
C.事物之间存在直接的反生或直接的反克,间接的生克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
D.在生克中,有一种情况是一事物克着另一事物但却可能导致被克事物更高境界的生。
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是指促进作用,克是指束缚作用,世界上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普遍存在着生与克的关系。
B.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
C.世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谁想独霸天下,必为天下所不容,就表明了这一道理。
D.如果没有古人的五行思想,就没有中国人现在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等现象,而西方国家则不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4~6每小题3分,第7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徒步则汗出
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 确的一项( )(3分)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对该段中文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门客的言语和做法表明,他们都是从个人荣辱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足取的。
B.相如避廉颇之锋芒,韬光养晦,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