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30字。
写作指导:先抑后扬 尺水兴波
【趣味引入】
【示例】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稍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得蟠桃奉至亲。”这最后的压轴句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唐伯虎的祝寿词》
【点拨】唐伯虎的祝寿词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效果,主要得益于他善用欲扬先抑之法。抑,即压抑、贬低;扬,即昂扬、抬高。即作者想要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着墨,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使两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反差,最后在鲜明的对比中达到褒扬的目的。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技法解说】
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是指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其作用有:
①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形成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真实可信,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感情是随着对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变化的,符合人们的认识顺序,文章抒发的感情因为运用先抑后扬手法而显得真实可信,一点也没能矫揉造作的痕迹。
③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过程。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曲折,而且更能显出扬者越扬的强烈效果。
【课文链接】
【示例】先抑 文章先介绍人们对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黄胖而矮的外形特点。然后列举了她的种种令人“讨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