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60个字。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以及纯洁的品格,这些都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本文以此为中心,选取了钱学森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来展现他的品格、精神风貌。
学习本文,就应该仔细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主人公的风采的。除了教师讲解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4.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表达。
2.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1课时)
1.采用新闻的方式导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作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下面请看“报道”:《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新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关键词、关键句提炼。在疏通全文生字词的基础上,对钱学森加以简要介绍,尤其是当年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阻扰毅然回到新成立的中国来的,以此作为知识背景,这样可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接下来的讲授对钱学森的整体形象有所了解,初步领会钱学森在对祖国科学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在道德境界上的高尚。
(1)疏通生字词: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勒紧、聂荣臻。
(2)题目解惑: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3.整体感知。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然后由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通过阅读全文,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或字词,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方式,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事件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刻,并尝试着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概貌。
(1)梳理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也可以是1-5自然段),思考:
a.第1段与第2、3、4 段之间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b.围绕第1段,第2、3、4 段具体写了关于钱学森的哪些事件?并谈谈你对钱学森的了解、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