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90字。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刺客列传》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0年8月21日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文言知识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多义实虚词、特殊句式。
2、学习《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各种技巧,如尖锐的冲突、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议论、烘托、对照、描写、夸张、互见互补等手法,体会“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情怀。
3、学会从抓住文本细节,还原历史真相,独抒己见,对史传文学作创造型解读。
【知识链接】
1、《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 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2、四大刺客: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傀、荆轲刺秦王。
【最佳上镜刺客--荆轲】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轲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最佳震撼刺客--聂政】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但其姐姐聂嵤却在弟弟身旁当街自杀以示姐弟之情。
【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最佳BT刺客—要离】
要离本非力士,赢弱之人,以历数三不肖而折辱壮士。行苦肉计以行剌庆忌,有荆轲刺秦之风、吴起求将之讥、樊于期自残之勇、侯赢辱主之智。卒以成功,而负惭断手足伏剑而死,自责非仁非义,以三恶弃世。人恕之而不自恕,人救之而不自遣,大有豫让报君子之风,子路结缨而死之骨。壮哉是人也,儒者之勇士也。庆忌也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又名要离。
【梳理文本】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翻译课文。
2、再读课文,划分故事情节脉络,简要复述情节。
01~05节:荆轲其人其事:卫君不用、论剑盖聂、争道鲁勾践、和歌高渐离、结交田光。
06~15节:刺杀秦王始末:燕丹仇秦、田光之死、函封樊於期首级、求徐夫人匕首、以秦舞阳为副、易水送别、舞阳色变、图穷匕见、秦王被逐、身被八创、兴兵灭燕
16~17节:后继故事:高渐离刺秦、鲁勾践感喟、太史公曰
3、按段落梳理文言知识点:
1-5节:
【通假字】吾曩者目摄之(同慑,威慑)荆轲嘿而逃去(同默)
【成语】 旁若无人 委肉当饿虎之蹊 旷日弥久 一去不返 图穷匕见
分庭抗礼 名垂后世
【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吾目之(瞪眼逼视,名作动)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每天,名作状)吾曩者目摄之(用眼睛,名作状)
【特殊句式】荆轲游于邯郸(介后)
【重点实虚词】乃、徙、之、术、过、固、摄、去、爱、以、相、处士
6-15节:
【通假字】奈何以见陵之怨(同凌,侵犯欺侮)北购于单于(同媾,讲和)心惛然(同昏,糊涂)戒曰(同诫,告诫)莫敢合从(同纵)使悉反诸侯之地(同返,归还)秦王必说见臣(同悦,高兴)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同诀,诀别)仰天太息(同叹)揕其匈(同胸,胸膛)樊於期偏袒扼捥(同腕)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同预)羽声忼慨(同慷)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秦舞阳色变振恐(同震)故振慑(同震)愿大王少假借之(同稍)图穷而匕见(同现)卒起不意(同猝,突然)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同捧)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同掷,投掷)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同镒)
【古今异义】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即使这样/表转折)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崤山以东/省名)且至于燕(攻到/另提一事,达到某种程度)足为寒心(提心吊胆/失望而痛心,害怕)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消除…的借口/防止泄密杀人灭口)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困顿、境况窘迫,无容身之处/生活贫穷)太子逢迎(迎接/阿谀奉承)却行为导(走;给、替,两个词/动作)愿先生留意也、唯荆卿留意焉(放在心上/注意、小心)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侍卫/医生)左右乃曰(身边的人/大约、支配、反正)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流泪/流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礼物/货币)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袒露一只臂膀/偏护双方中的某一方)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不才/不像)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